注意啦!别再被这些“朋友圈”蒙蔽双眼了

“朋友圈有啥新鲜事?”

也许几秒前你正抱着这样的想法刷着朋友圈


众所周知

刷“朋友圈”已经成为

现代人离不开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其中找到了诸多乐趣

不过你想过亲朋好友分享的

“岁月静好”“人间烟火”

不止这么“简单”吗?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小测试

看看你是否经得住来自朋友圈的诱惑吧!


准备好了吗?

Let's Go!


A.总算闲下来了,刷刷朋友圈。这个不错,转发图片到“朋友圈”集满50个赞,就可以添加客服微信,凭截图免费领取大闸蟹礼券,四公四母八只,赶紧转发到群里,让亲戚朋友们给我点满50个赞,顺便让他们也薅次羊毛。这么快,点赞就够了,马上联系客服安排!

B.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领礼物”是要高度警惕的诈骗套路。骗子们会用免费的商品诱我上钩,骗取的邮费、个人信息,并不会真的发他们宣传里讲的商品,甚至只给一个假的快递订单图片。而且因为他们会要求我领取礼品前先转发、集赞,或者推荐好友加客服。马上删除!


A.一些微商的产品,完全是靠朋友信誉在推销,实际是既没有质量保障又没有售后服务的商品。部分微商还将代理机制“发扬光大”,通过转销分销和发展下线的方式,不断拉人头,靠收新人的入门费获利。虽然披着微商外衣,但实际已经演变成为新形式的传销。不能相信!

B.最近小红说加盟了一个网上商城,里面啥都有,价格也比超市商场的便宜,她自家都在用那些产品,上次去她家,吃的餐包就是那商城里买的,味道也还不错,家里刚好要买个空气净化器,去她那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A.每天辛苦上班,工资交了房租,吃饭都成问题,为啥别人的“朋友圈”,日子过得这么好,我都没啥日常可以发。咦?这个人啥时候加的,说是做副业赚到了大钱,点进去看看,原来是考上了消防证,这个可以哦,零风险、容易考、不工作、拿高薪,不就是为我量身准备的吗,赶紧问问怎么考。

B.他们会变着法要我交各种费用。但实际上,大型考试管理非常严格,并无捷径可走,所谓“考试包过”、“免考拿证”等信息都是诈骗。应该直接拉黑!


正确答案
BAB


朋友圈里的广告充满诱惑和陷阱

随时可能骗取你的资金和个人信息

罗湖的曾先生就是受害者之一


真实案例

不久前,曾先生在网上看到“消防工程师证”的广告,培训公司声称这类考试不限专业和工作经验,只要缴费就可以包拿证,于是曾先生交了近两万元学费,并在对方的安排下,参加了一次考试。后来,客服人员再次联系他,说因为疫情考证难度增大,需要再交五千元培训费,并发送链接让他继续缴费。

曾先生感觉不对劲,怀疑自己遇上了骗子,于是在微信上联系公司客服办理退款,可对方却迟迟不给办理。无奈之下,曾先生把自己遭遇的情况发到了社区反诈宣传群,向民警咨询此事。我们立即出动警力进行上门劝阻,通过查看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判定这就是诈骗,避免了受害人财产再次受到损失。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

“朋友圈”就像一个“复杂”的小社会

除了亲朋好友分享的日常生活

也有不少诱人入坑的不实广告和诈骗信息

大家一定要留意分辨

避免上当受骗


常见的朋友圈诈骗类型


1、代购诈骗

朋友圈内常见的一种诈骗,海外代购在朋友圈内发一些低价或是国内没有的大牌商品吸引你购买。当你向所谓的代购转账付款后,就已经落入骗子的圈套了。

2、二维码诈骗

“商品二维码”其实是一种手机木马,常见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给用户返利,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实则为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用户的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3、盗号诈骗

诈骗者盗用学生的微信窃取个人信息,伪装成本人向父母和亲朋好友等索要钱财。

4、求职诈骗

某些招聘信息以极高的月薪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你上钩,当你想要应聘时,对方会要求你买充值卡等方式来交一笔介绍费,实则对方收到转账后就会将你拉黑跑路。

5、微信点赞

微信点赞拿奖品,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其实对方可以通过你的点赞盗取你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6、抽奖诈骗

抽奖者会声称中奖率100%来吸引你,然后通知你获得奖品,需要你付邮费,其实根本领不到奖,却被骗了邮费钱。


法律在线

2022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表决通过,并自12月1日起施行。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方面,全面加大了惩处力度。除了《刑法》中规定的,比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外,对尚不构成犯罪的,新规定了专门的行政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拘留;也规定了对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要纳入信用记录黑名单,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且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诈活动嫌疑的人员,以及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限制出境。


如果发现被骗,请保留好相关购买及聊天证明,及时拨打110或96110咨询求助,并及时在平台方投诉举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