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今天来谈一谈护理本科教育。

自1860年南丁格尔创造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以来,护理教育在世界各地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开始于1921年,当时由北京协和医院与几所大学共同合办了第一家高等护理学校。1980年,南京医学院首先开办护理大专;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5年制护理本科;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开展护理硕士学位点。

即使到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护理没有必要读本科;同时在我国高学历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护理也确实需要增加本科及以上人才,来提高护理群体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在十多年前,护理本科教育也迎来过一次改革。本篇文章重点讨论护理本科的改革内容,顺便捋一捋护理本科教育的前世今生。

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2008年,北京大学将其临床护理专业由5年制改为4年制,而教育部也在2012年左右颁布相关政策,之后各个学校纷纷跟进,如今已经几乎见不到五年制的护理本科了。

当然护理学制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就读年限上。曾经的五年制护理本科毕业后取得的是医学学位,与临床、口腔、中医等同属于医学大类;四年制护理取得的则是理学学位,属于理学大类。

这意味着什么呢?以前的护理生毕业后有许多医学生的权利,如可以自行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考研时可以转专业报考其他医学类,本科期间也可以按照学校规章自由转专业。

而现在,护理直接转为另一种大类,等于设了一道无形的高墙。许多想走转专业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直接没了门路,护士也不会再拥有医生的行医资格。医护彼此之间更加独立。护理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再称之为“医学生”。

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援鄂护士为护理毕业生授帽

实际上,查阅国际文献平台,并未找到任何护理学曾是医学学位的痕迹,似乎护理本科学位在国外以及香港等地区一直被归为理学大类。教育部的这一改革,也是顺应了国际的趋势,护理学位国内外统一,更便于其国内外的融会交流。

在改革刚实行的阶段,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发出疑惑,不知道读了5年的自己将来在就业上是否仍能体现优势。在经过了10年左右的推演后我们也不难看出,现在大多人已经淡忘了五年制护理的历史,在就业市场上也从没有单位要求护理本科生的学位类型。因此,就算以前的护理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获取学位,其在就业市场上也与如今的4年制学生没有区别。他们的优势在于前面叙述的,可以考取医师执照,可以读研转医学专业。不过大部分护理生志不在此,就业时自然也无法发挥这一价值。护理的医学学位已成为过去,将来必然也会在我国退出历史舞台。

小编想要着眼的,是教育部为何要将5年制护理转为4年制理学学位。

在护理本科最初开设的年代,护理和所有学科一样,刚刚从“文ge”的冲击中挣脱,不少护理的先驱院校都经历了停办,学科发展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教育在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后飞速恢复并发展,护理的大专也在那一时期应运而生。

可是当时的人们也与现在的人们有着相同的想法:护理不过是打针发药,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吗?

那时,护理确实也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学科。护理教育并未成规模,医院护士主要为“学徒制”,教育上以中等教育为主。本科护士必然是凤毛麟角,因此这一批最初的高学历护士,也有其截然不同的定位。

在中国,几乎每个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借鉴国外模式,护理也不例外。人才要往外送,带回来国外的知识和可参考的体系,是护理学科发展的迫切任务。所以不难看出,本科护士最初的使命是做对外的桥梁,做学科的带头者。这些护士被赋予繁重的任务,寄托国家的厚望。

参考广西中医药大学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

有这么高的要求,培养五年,制定严格的毕业要求也并不过分。给予医学学位,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类认可。那时办护理本科的院校凤毛麟角,培养的是理论、操作、素质等多方面的顶尖人才,再挑佼佼者出国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护理生怎会不优秀?

当然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鉴于经费和政治等问题,送出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没有高学历匹配的、能充分发挥价值的岗位,在医院也得从普通护士熬起。而当年由国家送出国学习的护理学生也大多选择留在了国外。

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不过,当时少部分回国的现都成为了行业中的精英。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前院长刘华平就是当时第一批派出美国学习的学生之一。留在国外的那一批人经过多年打拼也多在各国护理领域有了一席之地。在前辈们的努力下,中国的护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有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全国已有近70个高等院校开展护理本科教育,护士的本科率也在逐年提升。本科学位渐渐普及,本科护士的定位,又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根据文献数据统计,本科护士近年来的就业状况构成比已与曾经大有不同。毕业后于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的比例在逐年升高,由1999级学生的66.2%提升至2010级的95.8%;而进入医学院校任教的比例则在逐年下降,1999级为32%,2002级就已经降为1.57%。本科护士在逐渐回归护理的技术本质,曾经专供本科护士的教师岗、管理岗,如今也把门开给了更高学历的人才。

现在全国三甲医院中本科护士占比约在30%-50%左右,大城市顶尖医院能做到本科护士70%以上。本科护士的就业率则从最初的100%逐渐下降,说明随着本科护理人数增多,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竞争。

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个别学校的护理本科生就业率下滑至80%

不同于前辈们开天辟地的责任与使命,现在的本科护士在很多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一方面,教育部鼓励护理的高等教育办学,另一方面,护理专业多年来就业率名列前茅,以前看不起护理又脏又累的学生为了一份工作也愿意学。

这时,我们回过头再看一眼十多年前的护理本科改革,就不得不感慨这个动作与当今时代趋势的契合了。

整体而言,护理本科改革缩短了培养年限,相对降低毕业要求,毕业生的产出速度大大提升;办学要求也相对降低,使更多学校能够开设护理本科专业,“产出”更多的护理本科生,尽可能提高各单位的整体学历。更多的专科毕业生还能通过在职教育升为本科,拓宽了另一条学历提升的道路。

不过小编觉得,其实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那就是没必要啊!

在前几篇文章下,一些朋友回复觉得护士没必要高学历。不管怎么举数据,这确实是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想法。在某些程度上,这一想法也是对的。

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将护理“踢出”医学范畴是为何?

护士在医院的工作有:注射、输液、发药、换药、管路维护、护理技术书写……等等。其实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工作以实操为主,上手快,容易学,大量重复,都并不是真的需要高学历的工作。

可能会有护理人朋友说,护士要写文章,要管理,要有医学知识……

但实际上,写文章是职称要求,管理是领导要求,医学知识则又和临床医师没法比。所谓的高要求,只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护理的学生学得再多,临床工作还是太过简单了,没法匹配自己所学的这么多知识。更不用说写文章做科研其实是硕士生的任务,现在将文章列为所有护士的升职称要求,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

想一想,按前文所提过的高要求培养的护理学生,除了少部分选择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其他人的知识在医院中无用武之地,却徒增就读时间和投入成本。这样一来,5年制的护理除了提供了向医学转专业的空间,还有什么价值吗?

所以说护理学位要“平民化”,不能培养和工作差得太远,而本科生又拥有专科生没有的大学教育素质,所以5年转4年这一政策是两相折中的产物。又或者说,5年制护理只适合了一个很短的时代,它从一开始就不适合全国推广,昙花一现是它的最终命运。

护理本科学位普通化了,但是本科教育和工作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不断有临床上的本科护理人抱怨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可以理解,现在本专科的护理毕业生工作在一个环境,待遇也没有很明显的区分,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自然容易让人感到不公平。这一切还是我国的护理岗位缺乏分化、评价体系单一导致的。其实在“内卷”大潮下,护理硕士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压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但这个专业还需要更多改革

下一期,我们就来关注新时代的护理硕士生。

谢谢你读到这里,我是趣护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