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俞敏洪在央视的访谈栏目中说过他高考的一段经历,通过这段经历和各位朋友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向往,在农村待下去一辈子的这种恐惧感对我来说极其强烈,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我跟我母亲说我要考第三年的时候,我母亲说可以。十月份的时候,我们那个想爱你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我想去那个高考补习班。完了我母亲就跑到城里去了,去了三天,也不知道她怎么找,就找到了那个高考补习班的那个老师。那天晚上我母亲回来的时候刚好下着大雷雨,我母亲从城里走到家的时候,在那个泥地里钻了四五次,所以他一推门进来,她浑身就是一个泥人。在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别的选择了。最后我能考上北大,缘起就是那个晚上,从此我基本上就进入了一种拼命状态,真的是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2点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我当时的目标就是我们地区师范学院,因为农村孩子能考到地区师范就了不起了。

结果高考分数一出来,我发现我超过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我当时想了半天都没敢填,后来我老师把笔抓过来说你不敢填我给你填。他就帮我把北京大学四个字给填上去了。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像范进中举的感觉。我母亲当时这么说的:“哎呀,你到了北京以后啊,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呢那么远,所以尽管你现在没有女朋友,连婚礼也一起给你办了。杀了两头猪全村人在我们家流水席吃了三天,你能想象那种场景吧。


今天高考结束了,有同学就和我私信,说自己高考没考好,十分自责遗憾,觉得自己没有好的未来了,很沮丧很失望,对生活都没有希望了。我就将俞老师的经历和我的学生分享。

每当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人们都在为考高分的考生欢呼,媒体和学校都在大肆报道他们考得好的喜讯。他们的确应该被给予掌声和欢呼、祝贺、掌声,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不错的收获。但那很大部分没考好的、没发挥好的考生,却少有人关心。其实,他们需要鼓励和掌声,需要被关注和鼓励,需要被给予继续向前的勇气。

他们不应该被指责,不应该被鄙视,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也是有自己人生梦想的青春少年,也曾付出过很多努力,只是一次考试没考好或人生前十几年没有有努力学习或人生前十几年在学业上没有比较好的表现罢了。 时间回到12年前,我高考发挥很差,查到成绩那天,整个人感觉晕晕乎乎,骑着三八大杠,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什么都不想关心,谁的消息都不想回复,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未来了,我刚考完的时候就给我爸说,我就能擦着一本线,觉得没脸见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老师和父母了。

虽然在高考查分之前,我心里就已经有了估计,这将是我高中几年考得最差的一次,因为前三次宝鸡模考就一直状态不好,还生病住院了一回,当时已经做好了接受自己没考好的心理建设。但是,在高考查分那晚分数弹出来的一瞬间,内心是崩溃的:我的高考成绩比几次高考模拟考试的均值低了大概三十分,刚刚差了一本线一点,就算加上地区照顾分,也进不了985、211院校,只能选择去还算好点的双非本科院校。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家庭、长相一般、才艺一般,除了会做题、会考试、成绩还算是优点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特长技能优点的18岁农村孩子而言,高考没考好确实算得是天大的打击了,仿佛天塌下来来了一般。


我很长时间都没缓过神来,一个人在屋里坐到了大半夜,想哭又哭不出来,十分无助,又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和交流,不愿面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我爸和我班主任都曾劝我复读一年,冲一冲985名校,但我没有选择复读这条路,因为我觉得高三真的太苦了,再来一年我的身子骨弱我怕我受不了,自己接受不了那种高强度学习,也不想再去用一年的青春和辛苦,搏一个未知的未来,所以干脆选择了接受命运。

因为家里也没人懂怎么填报志愿,自己也不太懂,于是我爸和我伯随便填了个志愿,去了一所省外还算可以的双非本科院校,读了自己并不知道当时是不是真的喜欢只是当时这个分数能报考的化学专业,就随便填了。因为我当时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也不懂什么学校办学层次之类的概念,我爸和我伯说这个学校面积大、环境好,就随便填了。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点都不开心,甚至都没在朋友圈里晒一下,我很长时间都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都选择了逃避。进入大学后更是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才艺特长、优点,没有目标和规划,和身边同学有很多差距,变得自卑,沉默、情绪不稳定。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直到进入大学一年多以后,通过自我调整,去参加了篮球与围棋社团,认识了很多大学老师,去图书馆看了很多书,去参加演讲比赛,去爬山锻炼,去做了很多突破。才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期,我的人生发展就逐渐变得好了起来。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很少有过懈怠的时候,都在努力地向前走。我从很多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克服了自卑,找到了自信,始终保持积极上进、乐观自信的状态,不断去突破和尝试,不断付出努力,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力,逐渐摆脱了高考没考好带来的学历劣势。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现在的我,自认为并不比很多名校毕业的同龄人相差了很多。有很多学历比我还太多的人和我在一起工作。有人也许会误认为自己和同学在一个学校毕业、一个教室上课、一个寝室居住、毕业拿了一样的学历,所以你们起点就一样,差距就不大,但实际上,差距在一出生就有了,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正中央,而有的人努力一辈子都到不了罗马。只有考试是在比成绩比分数,职业发展、人生发展,是在比家庭、比人脉关系、比阅历视野、比天赋、比努力和比运气机遇。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有人说我这么多年来能有比较顺利的发展,是因为运气好,遇到了不错的机遇,所以才能有一定的好发展,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每个人都会有好的机遇的,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有的人就抓不住呢?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盲目的学历文凭崇拜。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习才是正事,分数高才是优秀,考上好大学才有前途,如果考上了好大学、考了名校研究生、读了很多年的书、拿了很高的学历,自己就该找到一份好工作,老板就该给自己高工资,自己就应该实现人生跨越,就该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学历确实能代表一个人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智力、自律、勤奋、努力等,学历固然是很重要的,是门槛、是敲门砖。但能否找到好工作,能不能有好的机会,取决于社会市场是否需要。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技能,但是社会却对这方面的人才没有需求,那就是没有意义的。能获得多大的蛋糕取决于自己能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一个刚毕业拥有高学历,但什么都不会做的人、什么经验都没有、不能创造价值,这个时候,社会能给他多大的蛋糕呢。付出高成本就一定要有高收益,这个逻辑很显然有问题。当经济环境好、企业营收好的时候,公司为了有好的发展,会用高薪聘请高学历的人,但如果企业都在生存的边缘呢?要么求职者降低要求,要么公司降低要求。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发展,实现阶层跃迁,主要是经济发展、社会形势、社会机遇、自身天赋、家庭背景、个人努力、接受的教育。现在的社会环境,和父辈们所处时代大不相同了。过了一考定终身的时代,不是二十年前那样考上大学就能有铁饭碗的时代了,那个时候的大学生真的就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命运发上了改变。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我们这一代及以后的大学生人数激增。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突破1000万,达到惊人的1076万,其中985、211的名校毕业生达到了75万,本科毕业生高达470万,专科毕业生也有460万,另外还有约130万左右的研究生进入到就业市场,社会高学历层次人员整体增多。相对而言,大专学历、本科学历,对个人而言就像二十年前的初中高中毕业文凭一样了,不是一种竞争优势,而是一种社会职场入门的标配。学历在不断贬值,考得好不代表一定会飞黄腾达,考得不好也不代表以后就一无是处。如果学历不是985名校和二本或大专院校的差距,只是高考少考二三十分甚至四五十分,对未来的人生、职业的发展,都可能只是比较小的影响因素。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而现在的媒体、学校、社会环境,都还在停留在过去“高考定终身”、“多考一分压倒千人”、“考上好学校就有光明的未来,考不好人生就毁了”之类的氛围。高考时,到处都挂着口号横幅给学生加油,到处都有暖心祝福,禁止鸣笛,车辆绕道,大家小心翼翼、满怀期待,社会高度关注,非常庄重,考生们成了整个社会焦点。社会、家庭、学校,都给年轻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考试得分来获得,只要考好了、考出好成绩了,考上好学校了,拿到了高学历了,未来就一片光明了,能找到好工作,能有高收入,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学生们会觉得大家都是围着他们转的,让学子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让无数年轻人将阶层跨越、未来前途,寄托在了应试教育之上,寄托在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上。考完了高考,还有考研,考研了之后还要读博,读博之后开始考公、考编、无穷无尽地考下去。然而,学历文凭,并不会如媒体宣传、父母和学校告诉学生的那样,给年轻人们预期的那样,带来更多的公平、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社会满意度、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一边有千万考生,被全社会赋予期待、全民支持去参加高考,然后满怀期待进入大学,而另一边,几年前参加高考的那一批被社会关注的几百上千万考生们,正在从大学里毕业搬离,还在焦虑未来出路在哪里,找工作难,工资收入低,没有存款,买不起房,生活压力大。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同时,世界银行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在高利率下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而下调了对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预期。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财富流动在高速增长突然放缓的情况下,社会资源总量增长速度下滑,而接受高等教育人员增加的速度却没有放缓,社会资源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和预期,导致学历文凭,正在成为一种不断贬值的社会通货,越来越多是无意义的内卷。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本质上,读书和接受教育,是一种为了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一种投资,是一种社会资源消耗,并不会创造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和社会资源,而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财富流动才可以。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但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接受学历文凭教育寄予了太高的期望,让年轻人们在对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所带来回报,有非常高的预期,而现实却给不了原来学历文凭教育所承诺、所描绘过的那些回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对于一般家庭的年轻人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拿到专科本科甚至硕士学历,只是刚达到了进入社会职场的门槛而已,算不上什么竞争优势。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而实高等教育普及并没有带来阶层流动,没有带来社会资源、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井喷,互联网信息化并没有打破信息壁垒,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资源分配的公平,而社会资源的分配,也不是根据学历高低来分配的,付出与回报也不成正比,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日渐加剧,阶层固化日益严重,房价物价与收入并不匹配。从小就接受“读书改变命运”、“考个好文凭就能有美好未来”观念教育的小镇做题家、乡村做题家们,真的很难接受一个现实: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为什么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付出了很多努力,考上了大学、硕士、博士,为何还是难以找到一份可以让自己过上体面生活的工、获得不菲的收入;因为投入成本很高,所以期待值也很高,但优质的社会资源、就业岗位,始终是有限的的,大家都想抢夺,于是越来越卷,不少人也高不成低不就,够不上好的,不愿意接受差的。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在社会需求、个人预期、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大幅度脱钩的情况下,在努力付出、时间精力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下,曾经相信考出好成绩就能改变命运 的年轻人们,不少人开始丧失社会生活的价值感和尊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陷入迷茫,开始摆烂和躺平。这仿佛,社会给年轻人用学历文凭,编造了一场美梦,梦越美好,梦醒的时候,痛觉和失落感也就越明显。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并不是说学历无用或读书无用,更不是要说考个好大学无意义。学历很有用,读书很有用,没读书、没学历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会很艰难,特别是家庭很一般的年轻人,拼其他方面真的拼不过别人的,读书上学真的是为数不多能靠自己努力抓住的机会了。高考考好了固然可喜,可以进入到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更高的起点,更宽阔的视野,或少走很多弯路,人生的发展可能性也会变得更多。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读大学期间的经历,学到的知识,遇见的人,也会帮助自己提升能力,提升思维,增加知识和视野,增加职场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考大学、考好学校的原因,尽最大可能考好学校。而是要强调:要对现在的学历文凭、高考成绩,能对未来人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权重有合理的预期。高考只是影响人生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没考之前当然要全力以赴去考好,考得越好越有利。但如果没考好,也并不是一次高考没考好,人生就没有未来,你的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对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取得的学历,能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回报(比如经济回报、社会地位、职业机会等),也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并不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不是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甚至上了名校硕博,就一定会有高收入、好工作、高地位、好发展。也有可能最后过得很普通,甚至比不过当年远远没你考得好、学历差你很多的人,这都很正常影响自己发展的,有很多因素,学会自我接纳,自我和解。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高考的本质是竞争,总会有人没发挥好的。万一没考好,该怎么办?没考好就不配拥有美好未来吗?并不是,人的一辈子很长,不会被一次考试定义。学会处之泰然的接受结果,接受现实,然后鼓起重头再来的勇气,要么选择复读冲击一下,考个更好的大学;要么选择接受结果,去大学里、在未来的人生里继续前进和努力,以后的路上多付出一些,去弥补前面留下的劣势。现在回头来看,高考没考好不代表就没有好的未来了,考好了不代表就一定有好的未来了。当年高考没考好,确实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阻力,让我走了很多弯路,失去了很多机会,但命运很难改变,既然已经如此了,倒不如坦然接受,然后奋发图强,去寻求改变,去让自己变得更强更优秀。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我见过很多,高考考了六百多分,去了985、211名校,很好的专业,后来在大学里沉迷游戏,自甘堕落,浑浑噩噩混日子,大学毕业后,什么本事都没学到,什么特长技能也没有,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最后连一份糊口的工作也找不到。也见过很多没考好、毕业学校并不好的人,后来经过一步步努力,变成了很厉害的人,有了非常多的成就。人生不止一次高考,以后人生里会遇到很多次的挑战和选择,都会对未来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高考确实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它会影响自己能进入什么样的大学,拿到什么样的学历,决定自己的起点,却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发展的高度。

真正决定自己发展高度的,是出身、是机遇、是天赋,更是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勇气,是自己乐观积极、勇敢自信、自律自强的精神和行动,锲而不舍地坚持和努力。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考好了并不一定是赢家,考差了并不是失败者,全力以赴努力过的人都是英雄,都配得上掌声和鲜花。高考结束,人生才刚刚开始。人生是场马拉松,一段路走慢了不代表一生都会失败,一段路跑得快也不代表最终一定能拿到好名次,人一辈子不止考试,不止分数,是立体多面的,需要从很多个维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比如能力、人品、才艺,不是用高考就给一个人定性。如果毕业多年以后,还在以高考成绩、学历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亮点,却拿不出工作成就,那能说他成功吗?接受现实,然后积极努力地往前走,努力上进的人一般运气不会太差。

俞敏洪讲述高考的一段经历,和2023年的考生共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