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429

你不知道的事丶
首页 > 中考政策 > 2024年全国中考政策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与世无争

已采纳
2024年全国中考政策
1分钟前发布 -【2024年全国中考政策】https://www.offcn.cc 09月26日讯:

2024年中考政策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评价制度
  • 2024年中考将取消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单独计分,改为综合测评,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六科。

  • 综合测评将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组卷、全国统一阅卷的方式,以减少地区间的差异性,确保学生的笔试成绩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相互比较。

  1. 增加面试环节
  • 中考将增加面试环节,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1. 严格报名条件
  • 2024年中考报名条件将更为严格,例如,当年已在其他地市报名参加中考的人员和具有高中或大学学籍的人员将不得报名。
  1. 指标生填报要求变化
  • 社会考生(非我市初中学校在校生)将不得报考指标生。
  1. 同分排序原则改变
  • 2024年中考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将增加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地理等成绩高低进入排序,且同分位序在成绩复查结束后予以公布。
  1. 录取批次变化
  • 2024年中考将增加第三批次,即外市中职学校,设5个学校志愿,每所学校设2个专业志愿,在省招生平台实行学校志愿投档。
  1. 考试科目和内容调整
  • 2024年中考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两部分。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和外语,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能力考试则包括科学、历史与地理和艺术,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

  • 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也将调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第二阶段为面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1. 加分项目和录取办法改变
  • 政府决定取消原来的“加分”政策,以减少学校和家长的竞争和压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考核。
  1. 一次性考试科目调整
  • 2024年中考一次性考试科目将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音乐、美术)11个科目。
  1. 分流比例调整
  • 中考分流比例将从原来的6:4调整为5:5,城市与农村分流比例将由7:3调整为6:4。

这些新规旨在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并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建议学生和家长密切关注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准备中考。

故里

已采纳

2024年全国中考政策主要包括“100%指标到校”和“两考合一”政策。

100%指标到校政策

100%指标到校政策‌是指将重点高中的录取名额合理拆分并分配给所属的初中院校。这一政策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所初中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特别是那些在普通初中就读的优秀学生。该政策通过根据各初中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办学质量等因素,确定分配给每个初中学校的指标名额。符合条件的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学校会对报名学生的资格进行审核,并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进行排序,依次将指标分配给学生‌

两考合一政策

两考合一政策‌是指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合并为同一场考试。这一改革旨在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合并考试,学生只需参加一次考试,而不是分别参加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从而减少了考试的次数和准备工作的负担‌

其他相关政策

此外,教育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例如,中考难度有所下调,登记入学政策也在部分地区实施,为学生提供了除中考外的另一种升学选择。登记入学的录取标准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还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如学校的课后服务表现等,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和被录取的机会‌

相关问答

  • 佛山新2025年中考政策

    2025年佛山中考政策的主要变化和细节如下: 全科开考:将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列入考试科目,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合二为一,成绩采用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考试科目和分值: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等8个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等7个文化课科目和体育考试满分总分为720分,计入录取总分。

    冻龄 2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韶关2025年中考政策外省2025年中考

    以下是韶关2025年中考政策的主要内容: 考试科目:韶关市的中考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一门选修科目,其中选修科目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和特长选择。 考试形式:韶关市中考的考试形式是比较固定的,主要是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其中,笔试占据了中考成绩的绝大部分比重,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选修科目的考试。而口试的形式和内容则略有不同,主要包括语文口试和英语口试两个部分。 考试

    阳光下的葵花 2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曹妃甸区2025年中考政策出台

    根据搜索结果,曹妃甸区2025年中考政策的主要变化包括: 全科开考: 考试科目: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生物、地理。其中,生物和地理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考试方法: 道德与法治、历史为开卷笔试。 语文、数学、外语、地理为闭卷笔试。 物理、化学、生物学为闭卷笔试+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信息科技为上机考试。 体育中考为过程性考核与现场测试相结合。 考试时间:按照&

    潇洒不放纵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怀宁2025年中考政策加分

    根据搜索结果,没有找到关于怀宁县2025年中考政策加分的具体信息。不过,可以参考怀宁县2024年的中考政策性加分情况,以了解可能的加分项目和条件。 2024年怀宁县中考政策性加分情况如下: 就读学校 加分条件内容 加分分值 洪铺初中 少数民族考生 未具体说明 石镜学校 未具体说明 未具体说明 月山初中 援疆人员子女 未具体说明 独秀初中 未具体说明 未具体说明 从上表可

    隐形怪物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广东惠州2025年中考录取政策

    以下是广东惠州2025年中考录取政策的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调整:新增英语听说考试不计入中考总分。自2025年起,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正式纳入中考总分,生物实验操作分与笔试成绩合并后确定等级,物理、化学实操成绩直接计入总分。 特长生政策:新增科技类特长生术科占比40%。惠州市设有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四类特长生类别,由各学校自主组织,市直美术类由市教育局统考,所有术科考试在5月9

    爱恨都随你 2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2025年武汉初中志愿填报答案历史

    以下是2025年武汉中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 填报时间:5月8日8:00至5月11日17:00。 填报平台:武汉市中招综合管理平台。 填报批次:考生志愿依旧设置5个批次,包括提前批、第一批至第四批。 填报规则:第四批次志愿填报与去年相比稍有变化。去年第四批次志愿填报规则为:中职学校综合高中试点班设1个志愿,3+2和五年一贯制学校设2个志愿,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专业设2个志愿,本批次3类

    黑沢美空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太和2025年中考招生政策

    太和中学2025年的中考招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招生人数:太和中学2025年全市录取人数是240人,射洪县录取人数也是240人,艺体生录取人数为180人,总录取人数为660人。 中考录取分数线:太和中学2025年中考统招录取分数线为545分。 以上信息是根据最新的官方发布整理得出的,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太和中学2025年的中考招生政策。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直接咨询学校或

    婉若清风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宿迁2025年中考降分制度政策

    根据搜索结果,2025年宿迁市中考并没有明确提到“降分制度”的政策。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关的信息中推测一些可能的变化。 1. 体育考试的调整宿迁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中提到,对于残疾考生和特殊情况考生有免考或部分项目免考的政策。具体如下: 残疾考生: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丧失全部考试项目运动能力的残疾考生,可申请全部免考,其成绩按满分计入中考总分。

    浪迹天涯只为你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太仓今年2025年中考复读政策

    根据搜索结果,没有找到2025年太仓中考复读政策的具体信息。不过,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政策和信息。 太仓中考复读的一般情况: 在苏州太仓,中考没有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复读。复读的地点不能在公办学校,而要选择复读机构。只要你是苏州太仓户籍,有初中毕业证,就能在苏州太仓复读。非苏州太仓户籍的学生则需要回户籍地复读。 复读机构: 沐恩复读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封闭式管理的中考复读机构,专注于中考复读

    北林有雁 1人参与回答 2025-09-26
  • 2025年武汉 中考 各区人数

    根据目前的搜索结果,2025年武汉中考各区的具体人数尚未公布。不过,我们可以参考2023年的数据来了解各区中考人数的大致情况。以下是2023年武汉中考各区的人数统计: 区域 中考人数 武昌区 7810 江岸区 6621 江汉区 4941 硚口区 4568 洪山区 4176 汉阳区 3819 2023年武汉中考总人数约为8.7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7000余人。

    桃夭夭 2人参与回答 2025-09-26